甘肃女子砸千万买15000亩戈壁滩13年把荒地种满宝贝年入27亿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甘肃女子砸千万买15000亩戈壁滩13年把荒地种满宝贝年入27亿

发布日期:2025-01-01 来源:技术知识

  2007年甘肃女子舒芳用1千万积蓄买下15000亩戈壁滩时,周围人都觉得她疯了。

  一片连草都不长的荒滩,怎么看都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家人劝她三思,朋友更是直言她“有钱烧得慌”。

  不过舒芳却坚持自己的决定,还用13年的时间,把这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年入2.7亿元的生机绿洲。

  那么到底是什么能让她在质疑声中坚守初心?面对戈壁滩的严酷环境,她又是如何一步步实现逆袭的呢?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舒芳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从进入工厂到做小生意,舒芳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商业思路。而真正让她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是家电行业的迅速崛起。

  这一决定可以说是精准踩中时代发展的脉搏,因没有竞争对手,她的店铺“一家独大”,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

  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舒芳又将小店升级为规模更大的家电城,继续抢占市场。

  然而当家电行业趋于饱和,利润空间逐渐缩小时,舒芳并没选继续守成,而是果断决定转型。这一次,她瞄准了完全不同的领域,戈壁滩开发。

  2007年舒芳宣布将所有积蓄投入到甘肃戈壁滩的开发中,这一条消息震惊了所有人。

  要知道这片土地不仅荒凉,连草都不长,如何开发出经济价值?但舒芳却有自己的深思熟虑。

  舒芳看到了政策背后的商机,也意识到生态产业可能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她果断斥资1千万,包下了15000亩戈壁滩,开始了这场“不可能”的挑战。

  戈壁滩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解决水的问题。缺水是这片荒地的最大掣肘,也是制约生态恢复的关键因素。

  为了防止因昼夜温差导致水管破裂,她决定将水管埋到地下两米深处,这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施工难度,也增加了成本。

  每天他们冒着烈日高温工作十多个小时,三餐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凉饭;遇到下雨天,甚至只能躲在粗大的水管里避雨。

  好在40个日夜后水终于流向了荒滩,而这一点点清流也点燃了舒芳和团队的希望。

  然而第一次尝试并不顺利,两年后,虽然甘草发芽,但收获的却是一些细碎无用的根茎,根本没办法卖出。她不仅赔了钱,还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

  失败并没有让舒芳放弃,她带着问题四处请教,查阅了大量农业资料,终于发现了错误所在:原来种植甘草需要从种子开始,而不是用根茎直接繁殖。

  于是舒芳再次筹资300万,种下了1000亩甘草,并从田间管理到施肥技术,全程亲力亲为。

  两年后,她迎来了第一次真正的丰收,甘草根粗壮饱满,品质上乘,不仅收回了前期投入,还为下一步发展积累了资金。

  这一成功也激发了舒芳的商业灵感,她开始思考怎么样将甘草种植与其他产业相结合。

  甘草种植中产生的叶片对机械作业造成了干扰,需要人工清理,这让舒芳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将甘草叶用作羊饲料。

  舒芳将这一思路付诸实践,事实上,甘草叶不仅是优质饲料,还能提升羊肉的品质。于是舒芳直接引进了5000只羊,开启了畜牧业。

  这种“种植+养殖”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降低了甘草种植的人力成本,还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

  与此同时,舒芳又开始尝试种植文冠果。这种被誉为“沙漠黄金”的植物,既能榨油,又能防风固沙,适合戈壁滩的自然条件。

  舒芳种下了5000亩文冠果树,四年后果实丰收,榨出的文冠果油以纯天然无污染的特点受到消费者追捧。

  甘草、文冠果种植与畜牧业的结合,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闭环系统:甘草叶喂羊,羊粪改良土壤,改良后的土地再种植甘草或文冠果。

  为了提高产业效率,舒芳还投资建设了甘草加工厂,将甘草切片后再出售,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价值。

  同时舒芳积极与高端餐饮品牌合作,将优质羊肉打造成高端品牌,赢得了更多市场份额。

  15年后,这片曾经“连草都不长”的戈壁滩,已经变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舒芳不仅实现了年入2.7亿元的辉煌业绩,还为更多人树立了信心。

  从一片荒芜到“聚宝盆”,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只要有梦想和行动,就一定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