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淡水产品产量达546万吨 推动渔业转型力争2030年产值00亿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2024年湖北淡水产品产量达546万吨 推动渔业转型力争2030年产值00亿

发布日期:2025-02-26 来源:反刍动物

  • 详细介绍

  近日召开的湖北省渔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会上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省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中有进态势,淡水产品总产量约546万吨,有望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产值约1727亿元。湖北将全面推动渔业现代化转型,力争到2030年实现全省渔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加工产值超1000亿元。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美誉,渔业是湖北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湖北省渔业系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学技术创新服务渔业产业链、供应链,抓好“虾十条”“鳝七条”工作落实,全力推进渔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省渔业蒸蒸日上。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省淡水产品总产量约546万吨、同比增长4.5%,有望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产值约1727亿元、同比增长4.9%。

  早在2023年,湖北省就发布“虾十条”“鳝七条”,成立小龙虾产业链省级专家组,集中资源力量打造湖北省现代农业的示范样板。湖北省小龙虾、黄鳝、黄颡鱼、河蟹、鳜鱼、龟鳖产量均在全国保持前列。

  2024年,湖北省小龙虾、黄鳝、甲鱼、河蟹等特色水产品占淡水产品总产量比重约50%,渔业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各地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超100场次,放流各种规格鱼类超亿尾,渔业资源养护形势不断改善。全年未出现重大渔业安全生产事故,未出现重大水生动物疫情。

  此前发布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湖北省水产品产量达411.35万吨,同比增长4.6%。其中小龙虾、黄鳝、鳜鱼等24类优质水产品品种总产量占比过半,水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2025年,湖北省将扩大武昌鱼“华海一号”、翘嘴鳜“武农”1号、瓦氏黄颡鱼等名特优水产品种植养殖规模,深入挖掘小龙虾和黄鳝增产潜力,重振武昌鱼产业,支持发展甲鱼、河蟹、黄颡鱼等优势特色水产业,推动特色水产品占比提升至51%。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创办和领办供应链公司,做大做强“潜江龙虾”“仙桃黄鳝”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将加快池塘改造治理,探索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作为全国淡水渔业第一大省,湖北将从稳增长、壮产业、强科技、扩绿色、守底线上五措并举,全面推动渔业现代化转型,力争到2030年实现全省渔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加工产值超1000亿元。

  稳增长是湖北渔业发展的总基调。湖北省2025年将确保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800万亩,淡水产品产量达560万吨,稳固全国淡水渔业第一大省地位。在结构优化上,重点扩大小龙虾、黄鳝等名特优品种养殖规模,推广“四季有虾”和工厂化养殖模式,力争小龙虾产量突破150万吨、黄鳝21万吨。

  在壮大渔业产业上,湖北省将加大扶持力度,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支持加工公司技改扩规,鼓励建设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渔民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通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带动,让整个产业发展壮大。三产融合方面,计划实施“百城万店”工程,推广楚菜经典,建设集养殖、旅游、科普于一体的观光渔业项目,挖掘渔业文化价值。

  科技是渔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湖北省将发挥小龙虾、黄鳝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组建武昌鱼产业研究院,加速选育无肌间刺武昌鱼等新品种。同时,推动甲壳素、虾青素等精深加工技术规模化应用,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从科研到产业的“跃迁”。

  在绿色转型方面,湖北省将严格执行《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探索尾水治理长效机制,并推动设施渔业扩面提质,新增设施规模100万立方米以上,重点发展鲟鱼、鳜鱼等高的附加价值品种的现代化养殖。大水面生态增殖方面,科学制定“一水一策”,推行“人放天养”模式,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发展休闲渔业,实现“以鱼净水、以水养鱼”的生态循环。

  在发展的同时,湖北省将深入推动水产养殖重点品种攻坚治理行动,落实好重点品种上市批批检要求,研发推广“减抗替抗”养殖模式,坚决守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鄂)字5号鄂新网备1005-000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090118鄂ICP备13008093号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湖北知音传媒股份公司院内 网站邮箱: